Friday, May 20, 2016

Geography: 内蒙古牧区白灾监测及判定

Introduction

雪灾因雪而成,频繁的大雪、暴雪,特别是由此所引起的积雪,是形成白灾的主要因素。冬天,如果降雪过大、积雪过厚,牧草被大雪掩埋,这就是牧业上的“白灾”。白灾主要由雪大而引起,但灾情却不单纯决定于降雪量。积雪厚度和持续时间,牧草的丰欠、牲畜的体质、草场再续状况等都对灾情有重大影响(宫德吉, 2000)。
基于2003~2012年的监测资料,内蒙古最大积雪面积出现在每年的一月份,最小面积是每年的十月份,内蒙古地区积雪面积随时间呈现微减少趋势;初雪日期不断推后,同时终雪日期逐渐提前,积雪持续时间在显著减少;平均雪深表现稍微缓慢减少的趋势(萨楚拉, 2015)。
积雪深度是由降雪量决定的,因此以当地冬季降雪距平百分率和积雪深度为指标,来确定白灾标准,将白灾分为一般白灾、严重白灾、特重白灾三级。一般白灾对畜牧业生产危害不大,采取适当措施可避免灾害损失;严重白灾对畜牧业生产构成一定危害,需采取救助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特重白灾对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害,需采取统筹救援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另外,还考虑到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抗灾能力的提高、白灾造成的损失相应降低等因素,将白灾标准做了相应调整,具体指标为(刘志刚和王英舜, 2006):
一般白灾:11月至翌年2月降雪距平百分率≥20%或连续两个月降雪距平百分率≥50%,5 cm积雪日数≥30 d。
严重白灾:11月至翌年2月降雪距平百分率≥50%或12月和翌年1月降雪距平百分率≥250%,5cm积雪日数≥90 d。
特重白灾:11月至翌年2月降雪距平百分率≥100%,5cm积雪日数≥90 d。
对于上述白灾判定标准,降雪量可以冬季的降水记录量度(实际观测中,雪融化为水后的降水记录),但对于积雪日数的观测记录还比较缺乏,积雪日数不能作为评估长时间序列积雪深度的有效指标。因此,仅依靠降雪距平百分率判定的白灾等级或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出入,尤其是那些常年降雪量较少的地区,一旦遇到稍大的降雪过程,虽不至于形成雪灾,但从降雪距平百分率来看,容易达到白灾划分的等级,所以“5 cm积雪日数”这一标准也是重要的。考虑至此,若在一定地理范围使用依据降雪距平百分率的白灾判定标准,则应慎重考虑“一定地理范围”牧草的高度及温度等方面的空间异质性,若这“一定地理范围”都曾在历史上有过白灾发生记录,不妨按照“像元级”水平计算得出这“一定地理范围”的降雪距平百分率。
降水记录表示降雪量,于是降水距平百分率公式如下:
\[{P_a} = \frac{{P - \overline P }}{{\overline P }} \times 100\% \]
式中:P是观测降水量;Pbar是降水量多年平均值。
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的计算应避免极端事件的干扰(离群值),因此计算范围选择降水量由低至高在5~95%区间的数值记录,从而得出降水量多年平均值。

References

[1] 宫德吉, 李彰俊. 内蒙古大(暴)雪与白灾的气候学特征[J]. 气象, 2000, 26(12): 24-28.
[2] 萨楚拉. 内蒙古草原牧区雪灾监测与风险评价研究[D]. 呼和浩特: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2015.
[3] 刘志刚, 王英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业气候区划[D].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